“研究生学术讲堂”第二十九期——中西哲学的内在差异

发表时间:2015-05-22  发布者:   阅读次数:577

 

2015521,由我校研究生院主办的西北师范大学第二十九期研究生学术讲堂,在新校区毅然报告厅举行,讲座邀请到了西北师大研究生院院长,甘肃省哲学学会及行政学会副会长,博士生导师李朝东教授进行讲授。本次讲座的题目为“中西哲学的内在差异”,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、历史文化学院、文学院、物电学院等全校各院系的教师及研究生共三百余人参加本次讲座。

李院长的讲座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。首先从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“philosophie”及其三个条件“闲暇、惊讶和自由”,引出了西方哲学的概念和特点,并指出西方哲学的概念结构主要由逻辑学、理论科学、实践科学和创制科学四部分组成。接着,李老师从中西方文字表达的不同,为同学们形象的展示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,在其间李朝东教授解释了Metaphysik一词的本意,认为其含义有二:“后物理学”和“为一切科学奠定基础之学”,因而中文所翻译的“形而上学”有误。西方形而上学“Metaphysik”由本体论“Ontologie“和宇宙论“Kosmologie”两个重要部分组成,而西方自然科学的独立发展正是以宇宙论哲学的消亡为前提。中国哲学中宇宙论一直占据着哲学的形态,因而没能在哲学之外给科学提供独立机会发展。接下来,李教授重点向大家讲解了西方哲学的完整含义,指出其至少由“逻辑学”、“形而上学”和“物理学”三部分构成,它是一个由“工具论”、“物理学”和“形而上学”三个环节构成的不断延伸的真理证明体系,这里的“真理”则具有“批判”、“形式”、“实证”三种语义,而哲学就是这个证明体系。西方哲学上承神学,下启科学,不了解西方形而上学“Ontolgie”,就无法深入了解西方精神的内在意义。最后李老师谈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特点,由于中文由于没有系词,未能获得逻辑规定性的概念,使得中国哲学缺乏形式化思维方式,即使进入抽象领域,中国人总习惯与用诗性的想象代替精确的推论,因而缺乏逻辑学支持而未能在古代发展出持久性发展的“科学”,这也是困扰李约瑟博士的“中国古代有技术而无科学”难题的最终秘密。

李朝东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、视角新颖,直到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仍显得意犹未尽。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,同学们踊跃发言,提出了先秦墨家的消亡对中国哲学的影响等问题,李老师予以了详尽的解答。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,本次讲座顺利结束。